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九個月的心得~

九個月都可以生一個小孩了ㄝ~我拿這比喻幹嘛???
這是應QQ要求寫的一篇心得拉~感覺寫這些不會吸引後進想到大陸去= =~
無所謂了!!
===========================================================

今天,就是畢業評圖收圖的日子。
某個程度上,我已經畢業一年了!
實際來說,是我到中國大陸正好滿九個月的日子!


來中國九個月,算是適應這邊的環境了!當初在台灣聽說的和實際來這邊看到多少有落差。
當然,九個月對於工作來看,我還是菜鳥。
九個月的時間,跟了幾個方案設計的案子以及畫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圖。
這樣的工作經驗,要我寫出一篇對中國大陸的心得其實有點困難,
畢竟對於這邊的許多事情還是只懂皮毛,但至少對於中國大陸這邊的體系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以下主要可分工作和生活兩個方面來看。

工作:

1. 體系:
在中國大陸,建築是走設計院的體系。所謂的設計院,
就是具備了各個專業(建築、結構、機電、暖通及給排水)的公司,
與台灣的建築師事務所大不相同。一個好一點的設計院,
裡面的員工兩、三百人是跑不掉,作業的流程為工業化的模式在執行。
相對來說,台灣事務所的模式靈活許多。

2. 法規:
中國大陸是大陸法系,台灣是海洋法系,
因此從根本上法規是相當不同。以台灣來看基本上是建築技術規則。
而中國的法規(在這邊稱為規範)比起來就規定比較多也比較細,
同時因為中國地大物博,規範會分為國家標準及地方標準。

國家標準,是針對比較普遍性的原則下所規定的條文,
而地方標準是針對每個不同氣候區所制定的。除了這兩者之外,
較先進或是省會城市還會制訂自己的城市規劃技術規則。
舉例來說,上海的案子和昆明的案子從規劃到細部設計就會完全不同。

3. 土地:
在中國大陸,土地是公有的,所以土地的取得和設計不一定有先後順序。
有時候是先做規劃設計,然後業主拿著建築師做出來的規劃去跟政府申請土地。
(這時候很可能面臨,土地拿不下來設計白做的狀態)
第二種是土地已經劃撥或是批給業主,然後業主拿著土地來找建築師做規劃。

另外,在中國多的是你看不到盡頭的基地,除了是跟整個土地政策有關外,
也還是因為這邊還有許多待開發的地區,套句我現在老闆講的話,
中國的建築業要再發展20年是一定夠的(前提是不限於沿海已開發的城市)。

4. 設計流程
這邊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完成主要分為三個流程:
1.方案設計。2.初步設計。3.施工圖設計。

方案設計:處於規劃的狀態,確認建築物的技術經濟指標、基本設計及尺寸。

初步設計:與其他專業初步整合、調整設計。

施工圖設計:與其他專業做最後確認,然後就是畫施工圖啦!

目前在中國看到許多與外國建築師合作的案子,通常就是外國人做到方案設計,
初步設計和施工圖還是由中國的設計院執行。
另外,施工圖畫完,會有專業的審圖公司負責審圖,圖審過才可施工。

以上就是工作上目前初步的了解。詳細的東西太多,一時之間也無從講起,只能概略性的提幾個大的架構。


接下來講的是生活的部分,
生活可以分為人及環境來看。


環境及硬體建設而言,許多中國的大城市比台灣的城市算是進步太多了!
基本的交通建設不說,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處於落後的地方,
只要是二線以上的城市或是省會城市基本上都算是便利。
台灣有的,這邊基本上會有。上海就不說了,在中國算是落後的昆明,
在市中心有IMAX、LV、haagendazs…等,基本上在台北看的到的店,這邊都有。
更別說是家樂福那種量販店了。所以以單純物質層面上來看,其實沒什麼特別需要適應的問題。

因為問題不在量,而是在質上。

儘管許多表面的東西看來已經相當先進,甚至超越台灣的程度,
但是質上面遠遠不足。在這裡你不用想要找到像是誠品的書店,
在這邊甜點跟台灣價錢一樣貴,但是卻遠遠比不上台灣的精緻…etc。
還有太多的事情是無法一一說明。簡單的來說現在我從大陸看台灣的感覺,有點類似台灣看日本那樣。


再來,說到”人”的問題,我認為這可能才是來中國比較主要的適應問題。
由於中國的人口實在太多,所以在這邊看到人的range比台灣多很多。
素質好的人一定是有,但是有些時候會遇到的是素質不是太好的人,
坐公車、搭地鐵沒人在排隊,即使是辦過奧運的北京,地鐵站人們也不見得會排隊。

在市中心,明明就有公用垃圾桶,垃圾還是到處丟
(有人這樣開玩笑,在中國要亂丟垃圾的,因為不亂丟垃圾,那些清潔人員就會失業)。
吐痰這個習慣在沿海先進的城市還是看的到。
中國是富裕了,但是人們水準進步的速度遠追不上經濟成長的速度。

來大陸之前不會想到語言也是問題(雖然是不會比講英文還困難),
一般都以為到大陸講國語也會通,這樣說是沒錯!
但是每個地方還是有每個地方的方言和口音,有時候去開會,業主講到激動的地方就會用方言講了。
所以除了北京,普通話(國語)不見得都會通!

另外飲食也是個問題,這裡每個省份口味都會差很多,
像是西南地區(雲、貴、川三省)就吃的很辣,
然後上海口味是偏甜,北京則是食物味道沒有層次(就是鹹到底)。
來這邊,除了心理的適應能力,我個人認為腸胃的適應能力更是重要!!!

畢竟鐵打的身體,也禁不起三天的烙賽。


每次回台灣都會有人問我這邊的大學生是不是很強?或是台灣人在大陸還有沒有優勢?

以設計上來看,我會認為台灣人和大陸人在想法上似乎是沒有誰好誰壞。
因為兩者生長的文化背景差異太大,價值觀和思考的背景完全不同,
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比較誰好誰壞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至於有沒有優勢,我覺得優勢可能漸漸變小吧!
這邊的80後(也就是我們說的七年級生)普遍對於物質有強烈的慾望,
這個慾望驅使他們在課業或是專業上有著積極的態度,這個比較是我們無法想像或是達到的。

另外,大陸學生在應對進退上比台灣學生強的多。
講白一點,他們什麼都很”敢”,不論好壞或是正當與否。
這一點是我覺得目前台灣學生普遍欠缺的。

但是我認為台灣學生還是有優勢的,
我們在資訊的取得以及看東西的廣度上面(畢竟台灣沒有great fire wall來過濾網頁),
目前來說還是多他們一些。
不過這個優勢我猜也維持不久了。
另外,”耐操”和”忠誠度”這兩個優勢是以往台幹們所具備的,
不過這兩件事情對於七年級生來說也變得不是那麼絕對。
雖然我講的好像台灣人優勢都沒了,但其實不用太擔心。只要”敢”,來中國機會還是很多。


大陸進步的速度,其實如果沒實際來走一遭,其實很難想像。
來了九個月,要我說實話,我覺得做設計的角度來看,其實在哪都沒差。
來中國真的能多很多磨練的機會嗎?
也許吧!或許貼切一點,還不如說是因為這邊的量都很大所以才有磨練的機會,
但如果以設計的精緻度來看,也就未必了!


不過出來看看總是好的,
離開台灣,才會發現在台灣的局限與不足,
但也會發現更多以前沒發現的好與可愛!

6 則留言:

  1. 業主講到激動的地方就會用方言講了。

    這句好生動阿!! 我笑了 XD

    回覆刪除
  2. 我笑的點在

    鐵打的身體 也禁不起三天的烙賽

    回覆刪除
  3. 鐵打的身體~也禁不起三天的烙賽~

    這句話真的是我切身之痛阿!!!
    重點是...烙完也沒有變瘦...超幹!!!

    回覆刪除
  4. 中國的崛起 新世代的宣言 有看世博嗎?
    可以多點描述 八年級生 的物質欲望是哪方面跟什麼現像?

    回覆刪除
  5. to 樓上

    因為目前公司業務的關係,預計八月底至九月之間才會去上海,屆時才會去看世博!

    所說的物質慾望,舉例來說,
    他們會急切的想要擁有車子、房子...等。
    其餘物品往往會為了某個名牌的象徵去擁有,但不在乎是正牌或是山寨!

    或是他們很常把誰誰誰(可能是名人或是他們以前的朋友或是同學)賺了多少錢掛在嘴邊。

    見到不熟或是初次見面的人,是用你開了什麼車,或是其他一些外顯的物質條件去評價這個人。


    講白了!物慾很重!這些物慾促使他們往前!
    雖然說每個人也都物慾或是以上的行為,只是相處過後,會發現他們的物慾外顯許多!

    回覆刪除
  6. 補充一下
    如果要知到更多各行各業在大陸的情況,
    其實可以上ptt的"workinchina"這個版。
    畢竟我接觸的只是片面,
    在這個版可以看到更多在大陸工作台灣人的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