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2008.10.28畢業專題

接著上次的東西
我認為人們和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處理死亡的方式"葬"
也因此,我們在進入自然循環前,會多一道程序,但是這道程序,卻有可能阻礙我們進入自然循環。



一開始,"葬"有上圖所說的那些涵意。
以人類的社會來看,當"葬"這件事情出現時,也就代表人們對於死後的世界以及靈魂有了最基礎的概念了。




當死後的世界出現,宗教也開始在人類的社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這一路的延伸還包含了文化和制度,這些都是和社會價值觀緊緊相扣的部分。




於是"葬"這件事情,往往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某種價值觀,就像土葬(以台灣來看),反映了一個農業社會時代的價值;相對的火葬,一開始是為了解決都市化人口的問題,但這背後也反映了一個工業化時代下的結果。同時我們居住的type某種程度上也是跟墓的type互相呼應。





而在家庭方面也是,土葬>>農業社會,因此喪禮變成家族關係維繫的重要角色,而祭祀這件事也被大大的重視;相對的,到了火葬>>工業社會,人們繁忙,家族的關係開始變淡,而祭祀的儀式也開始簡化,次數減少。所以對應到我們現在的社會,家庭的觀念又再度轉換,那對於"葬"或是祭祀這件事情,我認為應該會有一種適合現代人的方式出現。

to be continued...

2008.10.14畢業專題

本來,早在兩個禮拜前就應該把東西上傳,沒想到因為對於blogger的不熟悉,加上最近莫名的忙,因此就擱置到現在了。

目前我想的東西是生態葬儀空間

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從"從搖籃到搖籃"這本書開始,雖然他跟我後來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我認為所有的生物都在遵循整個大自然系統的循環,但為什麼人類不是這樣呢?



以上圖來看,櫻花從花開到花謝,最後即使腐敗了也是"化作春泥更護花",凋謝並不是生命的結束,反而是另一種的延續。



但是人,從一出生、成長就一直在自己的世界裡循環,甚至到了生命的終點-死亡,在世的人們也因為自己的情感,而將最後遺體的憑藉(骨灰...等)保存,以為這樣是留下某一種的永恆。但這樣的行為卻切斷生命另一種延續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當我們把死亡是為另外一個生命的起點時,是不是就能回到自然的循環之中,提供人類以外的生命之延續呢?




to be continued...